淮海发展研究院
淮海发展研究院筹建于 1997 年春,1998年7月在徐州师范大学举行揭牌仪式,1998年9月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共建淮海发展研究院(苏宣通 [1998]49 号、苏教科 [1998]38 号),确定为江苏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院下设三个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院务委员会,五个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城乡规划与管理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文化研究所、企业研究所,以及区域系统工程实验室和资料信息中心。另有挂靠的三个研究所一个研究中心:徐州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土地规划设计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目前,研究院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以教授、副教授为主的职称结构,以博士、硕士为主的学历结构的研究队伍。研究人员共计32人,其中:正教授9人,副教授15人,硕导19人,博导3人,博士15人。主要学术带头人年富力强,主持了多项国家、省部级和地方科研项目,发表或出版了较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著作,在国内同行中已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其中1人被聘为国家“653工程”矿区环境方向首席专家,1人被确定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
多年来,研究院坚持“立足苏北,面向淮海,服务江苏”的宗旨,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近年来,全院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3 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8部,其中包括以《21世纪初苏北发展战略研究》、《淮海文化研究》、《地域文化与旅游开发》等为代表的区域发展研究系列,以《区域经济学》、《县域经济学通论》、《行政区域经济结构与增长》、《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为代表的区域经济研究系列,以《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方法·实证》等为代表的和谐社会研究系列;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地理学报》、《中国软科学》、《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部分为EI收录和《新华文摘》转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科研成果获得17项省部级奖励。
研究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区域发展综合研究。区域经济学是全国首批、江苏省首家获得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 2006年被确定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该学科在省规划办、省教育厅以及苏北五市党政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以沈正平、朱传耿、韩宝平、安宇、朱舜、蒋昭侠、苗天青等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研究院为平台,聚集了一批年富力强的研究人员,在城市与区域经济规划布局、区域经济理论与发展战略、地域文化与经济一体化、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研究方向已经形成明显的特色与一定的学术优势。另外,研究院还与徐州师范大学有关院系联合共建了“人文地理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旅游管理 ”和“中国近现代史”等学科点。